上半年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.26%,超7亿吨钢铁产能实现超低排放
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数据,今年以来,我国钢铁产业绿色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。上半年,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,节能环保投资占比达28.9%,总能耗同比下降1.5%。截至7月底,全国已有6亿吨粗钢产能、147家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。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.26%,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好于预期。
得益于国家为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所采取的产量调控措施显效,20家千万吨以上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同比下降3.7%,保持了钢材库存低位、供需基本平衡、钢价相对平稳,同时原燃料需求下降、成本重心下移。
据了解,目前,我国钢铁行业已累计投入超低排放改造资金超3000亿元,有超7亿吨钢铁产能实现超低排放。其中,有的钢铁厂利用二氧化碳制成了工业产品,有的利用钢厂余热实现了海水淡化。与此同时,超六成钢铁企业建成了仿真数字化工厂。制造业用钢占比稳定在五成以上,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。
在宁波钢铁的碳捕集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的干冰生产车间,一批批晶莹剔透的干冰正从生产线缓缓输出,这些干冰的原料就来自钢厂石灰窑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。通过先进的捕集技术,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高效分离、提纯,最终转化为干冰产品。这些“废气重生”的干冰,将为冷藏车、医疗冷链、食品保鲜提供绿色冷源。通过这项技术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万吨,可生产4500公斤高纯度干冰,实现了资源化利用。
在河北唐山沿海,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正高效运转——日产淡水3.5万吨,相当于注满14个标准游泳池,其能源完全来自钢铁厂的余热蒸汽。这套系统不仅大幅节约淡水资源,更将产生的浓盐水转化为盐碱化工原料,提取溴、镁等高附加值产品,最终构建出 “燃气—蒸汽—电力—除盐水—盐碱产品”五效一体循环产业链,实现物质全要素零废弃流转。
中钢协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投资占比达28.9%,总能耗同比下降1.5%。与此同时,计划到今年底,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将覆盖80%的产能。